机器人自主性等级(Levels of Robot Autonomy)是衡量智能系统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独立决策与行动能力的评估框架。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太空探测任务中提出,现已成为衡量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及自动驾驶等领域智能化程度的核心指标。从技术实现来看,自主性等级主要依据环境感知、任务规划、决策制定和执行控制四个维度的耦合程度进行划分,通常被量化为从L0(完全遥控操作)到L5(完全自主)的六级体系,其中L3级以上系统已具备在动态环境中实时调整策略的能力。
对于AI产品经理而言,理解自主性等级有助于精准定义产品技术路线。例如在仓储机器人开发中,L2级(条件自主)可能只需实现固定路径导航,而L4级(高度自主)则要求处理货架位移等突发状况。值得注意的是,更高自主性等级往往意味着更复杂的传感器融合算法与边缘计算需求,这直接关系到产品研发成本与市场定位。当前医疗手术机器人普遍处于L3级(有限自主),而特斯拉FSD自动驾驶系统则宣称达到L4级,这些实践案例为不同场景下的自主性等级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